春江晚景

江林多(一作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一作乡)心益渺然。
兴来秪自得,佳气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江边晚景的诗,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它的美。

首句“江林多秀发”,描绘了江边树林繁茂,生机勃勃的景象。春天来临,万物复苏,江边树林中的树木也开始吐露新芽,展现出勃勃生机。这里的“秀发”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新生的气息。

第二句“云日复相鲜”,描绘了天空的美景。太阳和云朵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在春天的阳光下,一切都显得那么新鲜、明亮。

第三句“征路那逢此”,开始转向描述诗人自身的感受。诗人可能是在旅途中,遇到了这样的美景,感到惊喜和愉悦。“那逢此”表达了诗人对于偶遇美景的喜悦和意外。

第四句“春心益渺然”,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心情。在春天的美景中,诗人的心情变得更加开阔、豁达。这里的“春心”指的是春天的情感,而“益渺然”则表达了诗人心情的开阔和愉悦。

第五句“兴来祗自得”,描绘了诗人沉浸在美景中的状态。在美好的景色中,诗人感到兴致盎然,自我陶醉。这种自我陶醉的感觉是自然而然产生的,无需言表。

第六句“佳气莫能传”,表达了诗人对于美景的无奈。尽管眼前的景色如此美丽,但是诗人却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种美好的感觉。这可能是因为语言在描述自然美景时总是显得苍白无力,无法完全捕捉到自然之美的精髓。

最后两句“薄暮津亭下,馀花满客船”,描绘了傍晚时分的美景。在江边的小亭下,诗人看到了落花满船的美景。这里的“馀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但依然美丽的景象。这一幕让诗人感叹时光流逝,同时也对眼前的美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江边晚景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读后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江边,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