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左虞燕京惠诗却寄

迅风激高云,朔雁正南翔。
良友在长安,寄我诗数行。
恍闻渐离筑,忽洒燕山霜。
肝胆两相照,然诺安能忘。
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
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
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题为《张左虞燕京惠诗却寄》,是诗人收到了朋友张左虞从京城寄来的诗作,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回应。整首诗情感丰富,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友情、抱负以及对时局的感慨。

诗的分析

1. 首联:“迅风激高云,朔雁正南翔”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的画面。迅风强劲地吹动着高高的云层,北雁南飞,寓意着新事物的到来和旧事物的离去。 - 这里暗含着诗人与友人张左虞的友谊如同北雁南飞,虽然彼此相隔,但精神上的交融和传承依然存在。

2. 颔联:“良友在长安,寄我诗数行” -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虽然友人远在京城,但通过书信,心灵得到了交流。 - “数行”表示友人通过诗词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3. 颈联:“恍闻渐离筑,忽洒燕山霜” - “渐离筑”借用古代音乐家渐离弹筑的典故,这里象征着诗人与友人的友情如同音乐般和谐美妙。 - “忽洒燕山霜”用了燕山地区忽然出现霜意的意象,比喻友情如同霜降时刻,虽然寒冷,但也增添了一份特别的美。 - 这两句传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4. 颔联:“肝胆两相照,然诺安能忘” - “肝胆两相照”比喻朋友之间坦诚相见,衷心相待。 - “然诺安能忘”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许下的诺言和承诺,无论何时都难以忘怀。

5. 颈联:“结辔尔优游,块处吾傍徨” - “结辔”原意为套上马缰绳,这里比喻友人悠闲自在,而诗人自己则感到孤单彷徨。 -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与友人生活的不同状态,朋友自由自在,而诗人则感到孤独。

6. 颔联:“久挟三千牍,不共侏儒囊” - “三千牍”是指许多书籍,表明诗人自己长期学习,充实自己。 - “侏儒囊”指的是那些不切实际、徒有其表、毫无用处的东西。 - 这两句表达诗人不满足于空谈,而是追求真实的学问和才能。

7. 颔联:“空射箭头书,无益聊城亡” - “射箭头书”比喻虚无的功名利禄。 - “无益聊城亡”引用了聊城守将守城无功而死的典故,表明诗人对虚名的鄙视,认为真正的勇敢和才能才有意义。

8. 颔联:“嗟嗟竟白头,蓬蒿泪沾裳” - “竟白头”表现了诗人终其一生的努力仍未得到认可。 - “蓬蒿泪沾裳”形容诗人因忧愁而泪沾衣襟,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和悲愤。

9. 尾联:“丈夫抱远略,策名在疆场。不知汉天子,曾复问冯唐。” - “抱远略”表示诗人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 “策名在疆场”比喻诗人渴望在战场上建功立业。 - 最后两句借用汉代冯唐的故事,表达了诗人虽然有才,但时运不济,无人赏识。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无奈和感叹。

总结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感慨,以及对时局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友情、抱负及现实的复杂情感。

朱邦宪

松江府上海人,字察卿。父朱豹,官福州太守。幼敏慧,九岁丧父,哀毁如成人。为太学生。性慷慨,能急人之难。耻为纨裤子弟及儒生。博览典籍,不屑为时文,诗笔古雅绝伦。与四明沈明臣、吴门王稚登最厚善。著有《朱邦宪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