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择之咏震山岩彭徵君钓台

东有徵君真逸居,有台可钓傍渔矶。
志高不在鱼吞饵,回笑荥阳血染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对震山岩彭徵君钓台的赞美,以及对彭徵君高尚品质的敬佩。

首先,诗人提到“东有徵君真逸居”,意思是震山岩的东边有徵君(即彭徵君)的住所,这里“真逸居”指的是一个非常清静、与世无争的居住地。这里的“徵君”是指彭徵君,他是位隐居的高人。

接着,“有台可钓傍渔矶”,描述了彭徵君住所旁边有个钓鱼台,台子靠近钓鱼的地方。这里的“渔矶”是指钓鱼时的岩石或礁石。

然后,“志高不在鱼吞饵”,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彭徵君志向的评价。意思是彭徵君的志向非常高远,并不在于那些小小的鱼儿吃饵,这里的“志高”可以理解为追求更高尚的理想。

最后,“回笑荥阳血染衣”,这里的“荥阳”指的是古代荥阳之战,血染衣衫意味着战斗激烈。诗人用这句话来比喻彭徵君虽然生活在乱世,但他仍能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为世俗所动,笑对血腥的战争。

总之,这首诗赞美了彭徵君的隐居生活和高尚品质,表达了对他的敬佩之情。诗人通过描绘钓台、渔矶、志向等元素,传达了彭徵君超然物外、坚守信念的精神风貌。

陈诜

陈诜(1642—1722),字叔大,号实斋,浙江海宁盐官人。清康熙十一年(1672)举人。由中书舍人考选吏科给事中。曾上章奏提出治理黄河具体规划,检举残害百姓的官员,历官至左副都御史。四十三年,出任贵州巡抚。后调任湖北巡抚。时江浙米贵,诜放宽米禁,通盘筹划,平抑三省米价。原来湖北盐规,每年需送官府2万金,盐商趁此提高盐价。诜到任,革除此种陋规。卸任时,盐商送诜万金,不受。五十年,升工部尚书,转礼部尚书。后老病辞归。卒谥清恪。著有《周易玩辞述》、《诗经述》、《四书述》、《资治通鉴述》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