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登高远望的壮阔景象和深沉情感。
前两句写登高所见:孤零零的城墙矗立在陡峭山壁上,城楼从群峰中拔地而起,视野豁然开朗。用"孤壁"和"万峰"的对比,突显了城楼的险峻位置。
中间四句用电影般的镜头展开全景:山川走势仿佛要吞没天际,江水环绕着楚地蜿蜒流淌。野风卷着夕阳西沉,秋霜中雁群贴着云层哀鸣。这里"衔天阔"和"抱楚回"的拟人手法,把静态山水写得活灵活现;"风催日落"和"霜雁哀鸣"则渲染出萧瑟的秋意。
最后两句点明心事:诗人遥望北方通往长安的道路,扶着栏杆独自回头。这个"独回"的动作特别打动人,既像是舍不得离开,又像是满怀心事无人诉说。长安作为唐朝都城,常象征仕途抱负,这里可能暗含诗人对功名或故乡的复杂情感。
全诗就像一幅秋日山水画,有险峻的山势、蜿蜒的江水、西沉的落日、南飞的雁群,而诗人孤独的身影站在城楼上,让整个画面都染上了淡淡的愁绪。最妙的是所有景物描写都在为最后那个"独自回头"的瞬间做铺垫,让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
张治
(1488—1550)湖广茶陵人,字文邦,号龙湖。正德十六年会试中式,世宗即位,成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入为文渊阁大学士,进太子太保。常以兵弱民穷而天下干耗、经费无纪为忧。对人态度平易,喜奖掖士类。有《龙湖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