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这首诗赞美了柏成子高的人格魅力和高尚品质。首先,诗提到大禹受禅让和子高拒绝诸侯的邀请,突出了子高的超脱世俗、不慕权位的品质。在中国古代,禅让是一种权力的和平过渡方式,而子高拒绝诸侯的邀请则表明他并不追求政治地位和权力。
接着,“退躬适外野,放浪夫何求”这两句诗描绘了子高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他选择离开繁华的城市,回归自然,过着自由、简单的生活。这里的“退躬”可以理解为放下世俗的繁忙和劳累,“适外野”则表达了向往自然、追求自由的精神。而“放浪夫何求”则进一步强调子高不追求世俗的欲望和名利。
然后,“万乘造中亩,一言良见酬”这两句诗描绘了子高的为人处世方式和人际交往。这里的“万乘”可以指的是众多的车辆或者高级的车辆,代表贵族或者有权势的人。“中亩”则指的是农田或者普通的土地,这里可以理解为普通人的身份或地位。这两句诗表达了即使面对有权势的人,子高也能保持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念,并且以简单的言语和行为回应他们。这种平等的交往方式显示了子高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最后,“俋俋耕不顾,斯情邈难俦”这两句诗进一步强调了子高的高尚情操和追求。这里的“俋俋耕”可以理解为辛勤耕作,表达了子高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和尊重。而“斯情邈难俦”则表达了他的情感深远而难以匹配,意味着他的情操和追求是超越常人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子高的行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表达了他超脱世俗、追求自由、热爱劳动、尊重生活的高尚品质。这种高尚品质让人敬仰和钦佩。
吴筠
吴筠 (?一778年),唐朝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字贞节。一作正节。性高鲠,少举儒子业,进士落第后隐居南阳倚帝山。天宝初召至京师,请隶人道门。后入嵩山,师承冯齐整而受正一之法。与当时文士李白等交往甚密。玄宗多次征召,应对皆名教世务,并以微言讽帝,深蒙赏赐。后被高力士谗言所伤,固辞还山。东游至会稽,大历十三年(778)卒于剡中。弟子私谥“宗元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