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隐得猿

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
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猿声触动心弦的夜晚,表达了人内心无法平静的思念与哀愁。

前两句"此心未歇最关情,那更猿声入夜频"直白地告诉我们:诗人本就心事重重,偏偏深夜还不断传来猿猴的啼叫声。这里的猿声就像催化剂,让原本就难以平复的心情更加动荡不安。

后两句"从此飞来峰下寺,又添多少断肠人"将个人情感扩展到更广的范围。飞来峰下的寺庙(暗示灵隐寺)本就是个让人心生感慨的地方,现在加上这凄清的猿声,不知又要让多少来此的游子伤心断肠。诗人用"断肠人"这个形象的说法,生动表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痛苦。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猿声)与人的情感完美结合。深夜的猿声本就带着几分凄凉,正好映衬着游子们漂泊在外的孤寂心情。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有多难过,而是通过"又添多少断肠人"这样含蓄的表达,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种挥之不去的愁绪。

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让短短四句诗既描绘了灵隐寺夜晚的真实场景,又传递出人类共通的思乡怀人之情,读来令人感同身受。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