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蝉

千秋未了齐宫怨,年年断魂谁诉。
槐荫当檐,柳丝拂井,又听琴弦如许。
故园残暑。
想一树无情,三更还举。
我亦能清,萧条同饮夜深露。
西风又送冷雨。
柴门倚杖处,落叶满户。
野渡秋残,沧洲人远,多少别离情绪。
琐窗独苦。
向帕子红罗,一双描取。
剩有吟蛩,砌苔寒共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蝉鸣为引子,道出了深沉的秋愁与人生感慨。

上阕从蝉的视角展开。开篇就说蝉鸣里带着千年未消的齐宫怨(暗指历史沧桑),年年哀鸣却无人倾听。接着描绘夏日庭院景象:槐树遮檐、柳条拂井,蝉声如琴。但词人突然转折——看似无情的树木,深夜依然托举着鸣蝉,而词人自己也像蝉一样,在寒露中保持清高品格。这里用蝉喻人,表现孤高自守的志趣。

下阕转入秋景。西风冷雨、落叶堆门,带出浓重秋意。野渡沧洲(水边荒地)的萧瑟,勾起离愁别绪。词人独对琐窗(雕花窗),只能把思念画在红罗帕上(古代定情信物)。结尾更显寂寥:只剩蟋蟀(蛩)在长满青苔的台阶低鸣,仿佛与词人共话凄凉。全词通过蝉、秋景、独居场景的层层渲染,把历史沧桑感与个人孤寂融合,展现知识分子在乱世中坚守节操又难免孤苦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