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四首 其四

鹤怨猿惊,访邻寻里都非旧。
款门溪竹一枝无,莫问堂前柳。
梁燕移巢去久,土花斑苍苔半亩。
煮茶院落,烧笋光阴,几时能又。
卷尽荷钱,拗莲作寸还伤藕。
不如蒲苇早飘零,却待秋风后。
那更当歌对酒,算空留、千金敝帚。
向人青眼,只有西山,倚栏窥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位旧地重游者的失落与感慨,像一部怀旧的老电影,镜头缓缓扫过物是人非的故地。

上片用动物和植物的变化说人事变迁:仙鹤哀鸣、猿猴惊惶,暗示主人不在;敲门发现溪边竹子没了,堂前柳树也别问——这些曾经熟悉的景物都消失了。梁上燕子早就搬了窝,院子里苔藓爬满地面,过去煮茶烧笋的温馨时光,不知何时能重现。这些细节像老照片一样,一帧帧展现荒凉景象。

下片转向更深的感慨:荷塘里荷叶都卷边了,想折段莲藕却弄伤了它——这就像强行追忆反而更痛苦。作者突然说:不如像蒲草早点枯萎算了,何必硬撑到秋风来摧残?这种自暴自弃的情绪在酒宴上更明显,就算有值钱的古董也毫无意义。最后镜头定格在西山——只有这座青山还像老朋友般,从窗口温柔注视着孤独的主人。

全词妙在把抽象的人生况味,全转化成看得见的景物:荒芜的院子、受伤的莲藕、顽固的青山,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中年人的精神图景——在时光流逝中,有些东西彻底消失了,有些伤痕无法愈合,但总还有一丝永恒的慰藉,如同那座不离不弃的西山。

项鸿祚

项鸿祚(1798~1835)清代词人。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字莲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