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冬末闲居时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人生际遇的感慨。
诗的开头"短亭分袂后"直接点出与友人分别的场景,"倚槛思偏孤"则生动表现了诗人独自倚栏、思念成孤的落寞画面。中间四句通过"雨雪残腊"的冬末景象和"草色凋枯"的自然变化,暗喻人情世故的变迁——老朋友的情谊难以维系,就像草木终会枯萎一样。
最后两句"共有男儿事,何年入帝都"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诗人与友人都是胸怀壮志的男子汉,却不知何时才能实现抱负、相聚京城。这里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透露出功业未成的怅惘。
整首诗用冬末的萧瑟景象烘托思念之情,将个人际遇与自然景物巧妙结合,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在寒冷季节里对温暖的渴望,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有对理想的坚持,很容易引起普通人关于离别、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共鸣。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