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春意却又带有淡淡忧伤的场景。
首先,诗人用“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来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画面。春天里,花儿在空中飞舞,柳树垂下长长的枝条,春风吹拂着庭院。这样的景象通常让人感到温馨和愉悦。
但是,接下来的几句诗“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叶底歌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就转而带有一丝忧伤。诗人说,那些华丽的窗帘还是和以前一样,但曾经窥视窗帘的人已经远去。这里,“窥帘人”可能指的是诗人曾经的恋人或者亲密的朋友。他们的离去让诗人感到孤独。
接下来,“叶底歌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描绘了一幅画面:梁上的燕子在唱歌,歌声从树叶下传来,陪伴着诗人的孤独和忧伤。这里的“幽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伤和无奈。
最后一句“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则更加直接地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诗人认为,对于已经离去的亲人或朋友,再多的相思都是无益的,甚至开始后悔当初的相见,因为这次的相见可能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春天的美好景象来反衬诗人的孤独和忧伤,表达了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离别的痛苦。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