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百六十九首 其五十七

悲愿海,四生海。
出没卷舒,圆融自在。
善慧大士来也,石火电光,且过一边。
拟欲抬眸,龙华会里(善慧大士生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偈颂用生动的比喻探讨了佛教中"慈悲"与"生命轮回"的深刻主题。

开篇"悲愿海,四生海"用两个"海"的意象作对比:前者指菩萨救度众生的宏大愿力如海洋般深邃,后者指众生在轮回中浮沉的生命状态。这两个"海"看似对立,实则相互交融。

"出没卷舒"四字特别精彩,像快镜头一样展现了生命在轮回中的动态——众生时而浮出水面(解脱),时而沉入海底(迷失),但整个过程其实都蕴含着自然圆融的智慧。这里的"圆融自在"点明了佛教的核心观点:看似矛盾的生死轮回与慈悲救度,本质上是统一不二的。

后段引入善慧大士(傅大士)的典故很巧妙。用"石火电光"形容世俗名利的短暂,说这些都要"靠边站",暗示真正的修行要超越这些表象。最后"拟欲抬眸"这个动作描写尤其生动——当我们想要睁眼看真相时,就会在龙华法会(象征觉悟的场合)中遇见真实的自己。

全诗通过大海、闪电等自然意象,把深奥的佛理转化为可感的画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包容的态度:不否定轮回的痛苦,也不夸大慈悲的神圣,而是告诉我们这两者本就是生命的一体两面。这种智慧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面对生活的起伏,不必极端地抗拒或执着,保持觉知与包容才是真正的自在。

释智朋

释智朋,四明(今浙江宁波)人,俗姓黄。居衡州华药寺,建康清凉寺。高宗绍兴七年(一一三七)住婺州天宁寺(《罗湖野录》卷四),后退居明州瑞岩。为青原下十三世,宝峰照禅师法嗣。事见《五灯会元》卷一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