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五无奈何(诗一首见本集,题止山中二字。) 其三

无奈阿鼎何,娇啼索梨栗。
柴门正风雨,千向千回出。
欲识老病心,赖渠将过日。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山中情境和人的情感反应,通过质朴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感慨和无奈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分析:

首先,“无奈阿鼎何”,这里的“阿鼎”可能是一个人名或者代指某人,传达出一种面对某人或某种情境时感到无法应对或无可奈何的心情。这开启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现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接着,“娇啼索梨栗”,这句话描绘了某种情境下的人,可能是孩子或者某种特定的角色,他们在娇声叫唤,寻求梨子和栗子。这句诗又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也可能在暗示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渴望。

然后,“柴门正风雨”,柴门指代简朴的居所,这里正在经历风雨,暗示着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千向千回出”,可以理解为经历了种种的波折和困难,展现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再往后,“欲识老病心”,这里表达了作者想要理解年老、疾病带来的心境,这种心境可能是疲惫、无奈或者是深深的感慨。

最后,“赖渠将过日”,这里的“渠”可能指的是前面提到的某个人或者一种力量,表达了对这个力量或人的依赖,希望能够依靠他们度过生活中的困难时刻。整首诗以此结束,传达出一种虽然面临困难,但仍然抱有希望和期待的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质朴的语言,展现了山中生活的情境和人的情感反应。诗中透露出的无奈和感慨,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韧和希望,让人深深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

李涉

李涉(约806年前后在世),唐代诗人。字不详,自号清溪子,洛(今河南洛阳)人。早岁客梁园,逢兵乱,避地南方,与弟李渤同隐庐山香炉峰下。后出山作幕僚。宪宗时,曾任太子通事舍人。不久,贬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司仓参军,在峡中蹭蹬十年,遇赦放还,复归洛阳,隐于少室。文宗大和(827-835)中,任国子博士,世称“李博士”。著有《李涉诗》一卷。存词六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