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第得乡字

先朝金马重文章,三十余年适瘴乡。
共羡史迁飙石室,谁怜贾傅老潇湘。
披图月就金陵堕,飞梦云牵玉垒长。
方外游踪元不系,欲将瓢笠问江阳。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才华横溢却遭遇贬谪的文人的故事,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讲人生际遇的落差。诗人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喻:像司马迁那样能进皇家藏书阁写史书是令人羡慕的,但现实中自己却像被贬到长沙的贾谊一样困在偏远瘴气之地。"金马"指朝廷重要职位,三十多年被流放的经历,凸显了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第二段(五六句)用唯美画面表达思念。诗人望着月亮就会想起金陵(南京)的月光,做梦时思绪又飘向成都的玉垒山。这两个地名可能代表他牵挂的故土或重要人生阶段,用"月堕""云牵"这样动态的描写,让思念有了画面感。

第三段(最后两句)展现豁达心态。诗人说自己像云游僧一样不受束缚,干脆带着斗笠和瓢(僧人标配)去江阳(泸州)继续漂泊。这里"方外"指世俗之外,"瓢笠"是洒脱的象征,看似随遇而安,实则暗含无奈。

全诗妙在把贬谪的苦闷转化为优美的意象:用司马迁和贾谊对比显示怀才不遇,用月光和云彩具象化乡愁,最后用僧人行装表达自我开解。就像现代人职场受挫后,可能会在朋友圈发旅行照片说"说走就走的旅行",表面潇洒,内里心酸。

朱曰藩

朱曰藩,字子价,号射陂,宝应人(今江苏省宝应县),朱应登之子。生卒年不详,约明世宗嘉靖三十年前后在世。登嘉靖二十三年(公元一五四四年)进士。历官九江府知府。曰藩隽才博学,以文章名家。有《山带阁集》三十三卷,《四库总目》行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