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围

铁围重入骨余劖,满国荆茨不可芟。
野旷侧身愁短褐,园荒托命失长镵。
三更自啮明茎草,一叶图开弱水帆。
欲逗残生竟何事,日来新制稻畦衫。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困顿的世界,充满生存的挣扎与无奈。

开篇"铁围重入骨余劖"用铁围比喻严酷的环境,像刀一样刻入骨髓,展现极度的痛苦。"满国荆茨"形容遍地荆棘,暗喻世道艰难,无法摆脱。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画面展现生存困境:在旷野中衣衫褴褛的人,荒芜的田园里失去农具的农民。三更半夜只能嚼野草充饥,一叶扁舟在险恶水面上飘摇,这些意象生动表现了底层人民的艰辛。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苟延残喘只为最基本的生活需求。"稻畦衫"这个新造词,暗示连衣服都要靠种稻来换取,突出生活的极端贫困。

全诗用质朴的语言和强烈的画面感,展现了战乱或灾荒年代普通人的生存困境。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一个个具象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深重的苦难和无声的控诉。诗人将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使这首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李邺嗣

(1622—1680)明末清初浙江鄞县人,原名文胤,以字行,号杲堂。明诸生。入清,踪迹多在僧寺野庙。以地方文献零落,集《甬上感旧诗》,搜寻颇费心力。文章多记明清之际事。才名甚著,与徐振奇等号为南湖九子。有《杲堂诗钞》及《文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