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新正》写的是诗人在新年时节的孤独思乡之情,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描绘出漂泊在外的愁绪。
前两句“筚门惆怅内,时节暗来频”写诗人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内心充满忧愁,感觉时间过得飞快,新年又悄然而至。“筚门”指用荆条编成的简陋房门,暗示生活清贫。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表达思乡之情:每次看到新年下的雪,就会想起故乡的春天(“每见新正雪,长思故国春”);看着云中西斜的飞雁(“云西斜去雁”),和江上未归的游子(“江上未归人”),这些景象都让他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外的处境。
最后两句直接抒发感慨:又是一年在外作客(“又一年为客”),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回到故乡(“何媒得到秦”)。“秦”在这里代指故乡,诗人用疑问语气表达了对回乡无门的无奈。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唠家常一样,把新年想家的心情写得特别真实。诗人选取“新正雪”“斜雁”“江上人”这些典型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他的孤独。最后那个“何媒得到秦”的问句尤其打动人心,把游子有家难回的痛苦问到了每个人心里。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睦州青溪(今淳安)人。擅长律诗,清润小巧,且多警句。其诗有的反映社会动乱,同情人民疾苦;有的抒发怀才不遇,求名未遂的感怀。文德元年(888年),方干客死会稽,归葬桐江。门人相与论德,谥曰“玄英先生”,并搜集他的遗诗370余篇,编成《方干诗集》传世。《全唐诗》编有方干诗6卷348篇。宋景佑年间,范仲淹守睦州,绘方干像于严陵祠配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