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拨棹·蓬莱路

蓬莱路。显自在,逍遥所。现长生景,琼花玉叶,金枝宝树。作善人得观觑。作善人得观觑。童子青衣掌仙簿。行功成、上升去。结就一粒金丹,深谢婴儿姹女。永不遭三界苦。永不遭三界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川拨棹·蓬莱路》是一首描绘仙境和修行的词,通过描述一个仙人在蓬莱路上的修行过程,表达了对长生不老和超脱三界(即天、地、水)的向往。下面是对这首词的通俗易懂的分析:

1. 仙境描绘:“蓬莱路”指的是神话中通往蓬莱仙岛的道路,象征着超凡脱俗的境界。“显自在,逍遥所”描述了仙人在这条路上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享受着神仙般的生活。

2. 长生景致:“现长生景”指的是仙人看到了长生不老的景象,这里的“琼花玉叶”和“金枝宝树”都是形容仙境中美丽而珍贵的植物和建筑,强调了仙境的美丽和神秘。

3. 善行与回报:“作善人得观觑”意味着行善的人可以看到仙人的修行过程,这里强调了行善的重要性和可能带来的回报。

4. 修行过程:“童子青衣掌仙簿”描绘了一个童子(可能是仙人的徒弟或弟子)拿着仙簿记录仙人的修行情况,这显示了修行过程中的严谨和秩序。

5. 成就与升天:“行功成、上升去”描述了仙人修行成功,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升华,可以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6. 金丹与超脱:“结就一粒金丹”指的是仙人通过修行获得了一颗金丹,这是道教中修炼者追求的一种长生不老的宝物。“深谢婴儿姹女”中的“婴儿”和“姹女”都是道家术语,分别指未出生的婴儿和已经成熟的女性,这里可能是指仙人对这种修行成果的感激之情。

7. 永恒的幸福:“永不遭三界苦”意味着仙人不会受到三界(天、地、水)的困扰和痛苦,达到了一种永恒的幸福状态。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对仙境的描绘和修行过程的描述,传达了对长生不老和精神升华的追求,以及对行善和修行重要性的认识。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神仙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王哲

(1112—1170)咸阳人,道士,初名中孚,字允卿。熙宗天眷初应武举,改名德威,字世雄;海陵王正隆四年学道,改名,字知明,号重阳子。倜傥尚义,不拘小节,好属文,才思敏捷。学道后往来终南山一带,曾在终南县南凿穴而居。后至山东崳山全真庵。所创教派名全真道。马丹阳、丘长春、王玉阳、郝广陵、谭处端皆其弟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