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亭

结构华亭岁月深,形如竹节俯山阴。规模自壮中山色,基业犹存万古心。

窗外岂无猿鹤唳,檐前时有凤凰吟。夜深神鬼惊闻处,月下谁弹一曲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是一首描写竹节亭的诗,让我们来逐句分析:

1. “结构华亭岁月深”:这句描述了竹节亭的构造,它是一座华丽的亭子,经历了很长时间的风雨洗礼,岁月深沉。

2. “形如竹节俯山阴”:这句描绘了亭子的形状和位置。它像竹子的节一样,独特而优雅。它坐落在山麓的阴影处,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3. “规模自壮中山色”:这句诗在赞美亭子的壮丽规模,与周围中山的景色相得益彰。亭子与周围的自然景色融为一体,显得非常和谐。

4. “基业犹存万古心”:这句表达了亭子的历史基础稳固,经历了漫长的时间仍然保存完好。这里的“万古心”可以理解为历史的记忆和情感的积淀。

5. “窗外岂无猿鹤唳”:这句描绘了亭子的环境,窗外有猿猴和鹤的叫声。这是自然的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6. “檐前时有凤凰吟”:凤凰是吉祥的象征,檐前凤凰的吟唱,给人一种优雅和宁静的感觉,也暗示了亭子的宁静和祥和。

7. “夜深神鬼惊闻处”:这句诗给人一种神秘感,当夜晚来临,神鬼都能被惊动。这里的“夜深”和“神鬼惊闻”增加了亭子的神秘和令人敬畏的氛围。

8. “月下谁弹一曲琴”:这句描绘了夜晚的美好情景,月光下有人弹奏琴曲,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这也暗示了亭子是人们休闲和享受音乐的好地方。

整首诗通过对竹节亭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宁静、神秘、和谐、历史的氛围。诗中的语言优美,形象生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张璹

张璹,字全翁,安陆(今属湖北)人。哲宗元祐间苏轼知杭州时,曾有交往。后由京东转运使坐事降通判太平州。六十九岁于京东提刑任致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