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

披却蓑衣翁自渔,青荷包饭柳穿鱼。
时归坐在短篷底,白占一溪云水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渔父》描绘了一幅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画面,充满了自然与和谐的气息。

“披却蓑衣翁自渔”:一位老渔翁披着蓑衣独自在河边垂钓。穿上蓑衣意味着他准备了抵御风雨的工具,而“翁自渔”则表达了他享受这份自由与宁静,不畏惧风雨,而是自在地生活。

“青荷包饭柳穿鱼”:他用青色的荷叶包裹着饭食,用柳条作为穿鱼的工具。这样的细节描写,让人感受到渔翁的自给自足和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荷叶包裹的饭食简单而天然,柳条穿鱼则显得随性且实用,都体现了渔翁生活的质朴和自然。

“时归坐在短篷底”:渔翁偶尔回到船舱里,坐在船舱的底部休息。这里的“短篷”指的是小船上的船舱,可能是由稻草或竹子制成的小屋。渔翁坐在这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舒适。

“白占一溪云水居”:他在这溪水边占据了暂时属于自己的白茫茫的一片天地。这里的“白”不仅仅指水的清澈透明,也象征着渔翁内心的纯净与自由。他在此处独享这片美丽的溪水,仿佛是这片天地暂时归他所有,享受着云水之间的宁静生活。

整首诗通过描述渔翁的生活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简朴、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郑梦周

郑梦周(1337年-1392年),草名梦兰,9岁改名梦龙,字达可,号圃隐,谥号文史,朝鲜高丽王朝末期时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朝鲜理学之祖。庆尚北道永川人。梦周祖上皆是武官,幼年发奋学文,自学成才,高丽恭愍王王祺九年(1360年)中举,十六年(1367年)受李穑赏识,出任学官,负责讲解朱子集注。后因父亲去世,辞官守孝三年,回朝后任大司成,负责同中国明朝重建朝贡关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