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pān)岳悼亡犹费词。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同穴窅(yǎo)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窅冥:深暗的样子。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闲坐无事为你悲伤为我感叹,人生短暂百年时间又多长呢!
邓攸没有后代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念亡妻只是徒然悲鸣。
即使能合葬也无法倾诉衷情,来世结缘是多么虚幻的企望。
只能睁着双眼整夜把你思念,报答你平生不得伸展的双眉。
注释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的样子。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三首,本文是其第三首。约作于公元811年(元和六年),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一说这组诗作于公元822年(长庆二年)。这是元稹为怀念去世的原配妻子而作的。
赏析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就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也没有什么意义,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缥缈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写给亡妻的悼亡诗之一,具体是第三首。诗中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诗人坐下后想到亡妻,不禁悲从中来,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感到悲伤。这种悲情是彼此之间的共鸣,更让人感到悲凉和无奈。
“百年都是几多时”,诗人感叹人生不过百年光阴,却已历经生死离别。这句话突出了人生的短暂和脆弱,也让人感慨命运无常。
接着,“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诗人引用了两位古代名人的典故。邓攸,东晋人,因为战乱无子,认为这是命运,所以接受了命运的安排。潘岳,西晋文学家,妻子去世后写下《悼亡诗》,表达了哀痛之情。诗人借用这两位名人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无奈和哀痛。邓攸无子是上天安排,无需在意;而潘岳悼亡却依然用了不少言语来表达,这也表明了诗人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夫妻死后相会的渺茫希望。“同穴窅冥”指两人死后埋在一起,“何所望”表达了这种希望的渺茫。而“他生缘会更难期”则表达了即使来世相见,也很难再有这样的情缘,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悲观和无奈。
最后一句“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永不忘记亡妻的心情,即使闭上眼睛也会记得她那紧锁的眉头。诗人用“长开眼”来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自己愿意陪伴亡妻,直到永远的愿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哀婉动人,寄托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