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

项羽天资自不仁,那堪亚父作谋臣。
鸿门若遂樽前计,又一商君又一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历史假设: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听了谋士范增(亚父)的计策杀掉刘邦,历史会怎样?

前两句直指项羽的性格缺陷: 1. "天资自不仁"说项羽天生缺乏仁德之心,做事狠辣(比如坑杀秦军降卒)。 2. "那堪亚父作谋臣"更狠,说范增这样的狠人当军师简直是火上浇油——一个暴脾气配上个出毒计的老师,能有好?

后两句是作者的脑洞: 鸿门宴上要是真按范增的计策("樽前计"指宴席间摔杯为号的刺杀计划),那刘邦就凉了。但结果呢?项羽会变成第二个商鞅("商君"指用严刑峻法的改革家),建立的王朝也会像暴秦一样短命。

这首诗妙在: 1. 用"又一...又一..."的排比,像拍惊堂木一样点明暴政循环的历史规律。 2. 把鸿门宴这个历史转折点,变成讨论"暴力夺权后如何治国"的典型案例。 3. 暗示项羽就算赢了也会失败,因为他和范增的组合只会复制暴秦模式,点出"暴力可以夺天下但不能治天下"的道理。

简单说就是:坏人+毒计=暂时胜利,但最终逃不过历史报应。

钱舜选

钱舜选,号春塘,为陈世崇师辈。事见《随隐漫录》卷三。今录诗九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