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夜在寺庙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光和名利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景:秋夜天空高远清冷,草上结着寒霜,明月洒下清辉,藤蔓的影子随风摇曳。这些描写营造出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
中间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怀着千古的感慨,却不知向谁倾诉。他看到人事变迁、时光流逝,不禁感到悲伤。这里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和人生短暂的感慨。
最后四句表明态度:诗人选择唱着隐士的歌谣,醉卧在山间小路上。他觉得这样自得其乐就足够了,并不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这体现了诗人淡泊名利、向往隐逸生活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秋夜景色的描写,引出对人生的思考,最后表明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诗中"明月"、"霜"等意象烘托出孤寂氛围,"紫芝篇"、"赤松径"等典故则暗示了隐逸之志。诗人将眼前景、心中情和人生哲理巧妙融合,展现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胸怀。
赵友直
赵友直,字益之,号兰洲,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良坡子。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与祖必蒸、父良坡同登进士第,授桐川簿、迁知县事。帝炳祥兴元年(一二七八),父于广州抗元死难,友直冒死舆尸归葬,后隐居眠牛山,自号牛山子,学者称师干先生。事见清乾隆《绍兴府志》卷三一、五五,光绪《上虞县志校续》卷七。赵友直诗,据清道光本《历朝上虞诗集》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