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初秋持之宗兄自闽来杭观摩王铎书展既罢偕游西湖涂经钱王祠旧址只收门票莫存祀典过而不入用为题咏盖伤近世黄裔因用废体行亦自废所生矣于戏基督变华之祸其未既乎

赵氏终无土,钱王竟有祠。
保民莫之禦,让国到今思。
祀典隳何久,彝伦斁以糜。
迁流称上帝,覆帱尽归私。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借游览钱王祠的经历,表达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痛心和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忧虑。

前四句通过对比历史人物赵氏(宋朝皇室)和钱王(五代吴越王)的境遇,点出主题:赵氏王朝早已覆灭无存,而主动让国保民的钱王却仍有祠堂受人纪念。这里暗含对钱王"保境安民"美德的肯定。

中间四句直指现实问题:如今祠堂虽在,但只剩收门票的功能,传统祭祀礼仪早已荒废。诗人痛心社会道德(彝伦)因此败坏,就像被虫蛀蚀的粮食(糜)。

最后两句用"上帝"暗指基督教文化,感叹传统文化被外来文化取代的趋势(迁流),原本属于全民共享的文化遗产(覆帱),现在却沦为谋利工具(尽归私)。"基督变华"四字更是直接点出对西方文化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深深忧虑。

全诗以"过祠不入"的小事切入,通过古今对比和现实批判,表达了对民族文化根基动摇的深沉忧思。诗人并非反对进步,而是提醒人们:抛弃传统文化的同时,可能也在抛弃立身之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