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未几病疟势危斗室呻吟百忧俱集悲佳人之薄命叹贫士之无能饮泣吞声于焉有作
生死中年两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净结庵。
剧怜病骨如秋鹤,犹吐青丝学晚蚕。
一样伤心悲薄命,几人愤世作清谈。
何当放棹江湖去,芦荻花间净结庵。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中年男人在新婚不久就患上重病,躺在小屋里痛苦呻吟时的复杂心情。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生存困境(前四句): 诗人用"生死两难"开篇,说中年人活着不容易,但又不甘心就这样病死。他形容自己瘦得像秋天的病鹤,头发却还在变白(青丝指黑发,这里说还在长白发),就像秋天还在吐丝的蚕——既表现病容憔悴,又暗含不甘心就此放弃的心情。
2. 精神痛苦(中间两句): 他既心疼妻子年纪轻轻就要守寡("悲薄命"),又愤恨世上太多不公平的事。这里"清谈"指魏晋时期文人用玄学讨论来逃避现实,诗人说现在连这样发泄不满的人都很少了,显得更孤独。
3. 心灵寄托(最后两句): 在极度痛苦中,他幻想能驾着小船隐居江湖,在芦苇荡里搭个清净的草庵。这个想象中的画面,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藏着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病痛中的倔强":明明已经瘦成皮包骨,却还要把自己比作吐丝的蚕;明明连床都起不来,却想着去江湖漂泊。这种矛盾心理生动展现了人在绝境中,身体被束缚但精神依然渴望自由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