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山居

山店灯前客,酬身未有媒。乡关贫后别,风雨夜深来。
上国求丹桂,衡门长绿苔。堪惊双鬓雪,不待岁寒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居山中的孤独文人形象,通过几个生活片段展现了他的困顿与感慨。

开头"山店灯前客"直接勾勒出一个在山区旅店灯下独坐的旅客形象。"酬身未有媒"暗示他怀才不遇,找不到引荐之人。这两句奠定了全诗孤寂的基调。

中间四句用对比手法写人生际遇:离开贫寒的家乡("乡关贫后别"),却在深夜风雨中漂泊;想去京城求取功名("上国求丹桂"),家门却已长满青苔。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让人感受到主人公的无奈。

最后两句最打动人心:突然发现自己两鬓斑白("堪惊双鬓雪"),还没等到寒冬来临就已衰老。这个细节既写实又象征,暗示岁月无情,壮志未酬身先老。

全诗语言朴素但情感深沉,通过"灯前客""风雨夜""绿苔""白发"等意象,让读者看到一个在人生路上艰难前行的知识分子形象,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焦虑与不甘。这种对生命易逝的感慨,至今仍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朱庆馀

朱庆馀,生卒年不详,名可久,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绍兴)人,宝历二年(826)进士,官至秘书省校书郎,见《唐诗纪事》卷四六、《唐才子传》卷六,《全唐诗》存其诗两卷。曾作《闺意献张水部》作为参加进士考试的“通榜”,增加中进士的机会。据说张籍读后大为赞赏,写诗回答他说:“越女新装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值万金。”于是朱庆馀声名大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