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篇

南桥昏晓人万万,北邙新故冢千千。
自为骄奢彼都邑,何图零落此山颠。
不知虚魄寻归路,但见僵尸委墓田。
青松乐饮无容色,白骨生苔有岁年。
地久青松摧为薪,天长白骨化为尘。
碧山明月徒自晓,黄居闇室不知晨。
汉家城郭帝王州,晋国衣冠车马流。
金谷青春珠绮舞,铜阶碧树玉人游。
云起清盈骄画阁,水堂明迥弄仙舟。
始忆断歌催一代,俄悲长夜历千秋。
秋枫至兮冬雪明,春两息兮夏云生。
墨池沙枯通草蔓,妆楼瓦尽向林倾。
古箧重书宜笔迹,路台鹤胃若弦声。
不信草经延暮齿,惟求青史列虚名。
呜呼哀哉洛阳道,相思相望蓬莱岛。
玉颜晖晖并是春,人发青青未尝老。
星帘捲兮月窗开,镜花摇兮山树回。
仙衣窈窕风吹去,雨盖霏微舞绕来。
与君携手三山顶,如何冥寞九泉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北邙篇》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词,以下是我的分析:

1. 开头描述了南桥与北邙的对比景象。南桥充满了生活的繁忙与喧嚣,而北邙则是古墓的聚集地,展现了历史的沉淀与岁月的流转。通过对比,使读者感受到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2. “自为骄奢彼都邑,何图零落此山颠。”描绘了昔日繁华的帝王都市,如今变得荒凉萧条。表达了作者对世事无常和人生易老的感慨。

3. “不知虚魄寻归路,但见僵尸委墓田。”表达了作者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人们无法知道死后的世界,只能看到墓地上的尸体,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4. 接下来描述了北邙的景物,如青松、僵尸、白骨等,表现了荒凉和凄凉的气氛。同时,通过对比手法,如青松与白骨、明月与暗室等,进一步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5. 诗中还描绘了洛阳的繁华景象,如金谷青春、珠绮舞、玉人游等,展现了古代都市的繁华和人们的生活情趣。这些景象与北邙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6. 诗中还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云起清盈骄画阁”、“水堂明迥弄仙舟”等,使诗歌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同时,通过四季的变换和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迁。

7. 最后,诗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作者通过描述蓬莱岛的相思相望,表达了对永恒爱情的向往和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通过描述仙衣窈窕、雨盖霏微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氛围。

总的来说,《北邙篇》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深刻内涵的诗歌。通过对南北景象的对比、对生死和爱情的思考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对永恒爱情的向往。整首诗通俗易懂,意境深远,充满艺术魅力。

刘希夷

刘希夷 (约651年-约680年),唐朝诗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汉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进士,善弹琵琶。其诗以歌行见长,多写闺情,辞意柔婉华丽,且多感伤情调。《旧唐书》本传谓“善为从军闺情之诗,词调哀苦,为时所重。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大唐新语》卷8谓“后孙翌撰《正声集》,以希夷为集中之最”。《全唐诗》存诗1卷, 《全唐诗外编》、《全唐诗续拾》补诗7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