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坑秦卒
秦卒二十万,坑之于新安。
读史詈重瞳,生性抑何残。
岂知有天道,项羽实无干。
秦兵一出关,流血未尝乾。
白骨翳榛莽,京观成巨观。
劫掠人子女,刳剔人心肝。
斩绝人宗祀,毁裂人衣冠。
皆此廿万人,凯唱有馀欢。
否则其祖父,貔虎势桓桓。
否则其烟娅,雷霆气啴啴。
重重造孽海,天怒罚难宽。
特假重瞳手,惨报与人看。
怀古发奇论,此论实不刊。
读史詈重瞳,生性抑何残。
岂知有天道,项羽实无干。
秦兵一出关,流血未尝乾。
白骨翳榛莽,京观成巨观。
劫掠人子女,刳剔人心肝。
斩绝人宗祀,毁裂人衣冠。
皆此廿万人,凯唱有馀欢。
否则其祖父,貔虎势桓桓。
否则其烟娅,雷霆气啴啴。
重重造孽海,天怒罚难宽。
特假重瞳手,惨报与人看。
怀古发奇论,此论实不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颠覆传统的历史观点:项羽坑杀20万秦军并不全是他的错,而是秦军自己作恶多端的报应。
全诗分三部分层层递进: 1. 先摆出历史事实:项羽在新安坑杀20万秦兵,世人都骂他残暴("重瞳"指项羽的眼睛特征,代指他)。 2. 接着笔锋一转,说这其实不怪项羽——这些秦兵跟着秦朝打仗时,到处烧杀抢掠("刳剔人心肝"这种血腥描写)、灭人宗族、破坏文明,早就犯下滔天罪行。他们父辈("貔虎"比喻勇猛)和亲友也都是凶狠之徒。 3. 最后点明核心观点:这是老天爷借项羽之手来惩罚恶人("特假重瞳手"),用惨烈的结局警示世人。
最妙的是结尾两句,诗人说自己这个看法是"奇论",但其实是经得起推敲的真理("不刊"指不可更改)。这种为历史翻案的写法很抓人眼球,用现代话说就是"洗白项羽,甩锅秦军"。
全诗用对比手法很强烈:前面写秦军"凯唱有馀欢"作恶时的嚣张,后面"天怒罚难宽"遭报应的惨状,形成巨大反差。这种"恶有恶报"的逻辑,就像现在常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容易引起普通人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