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村
黄沙漫空天一色,漠北阴山断行迹。
明妃辞汉适单于,委骨胡沙无来日。
心事欲向瑟琶传,天荒地老何人识。
胡雁经年去会还,汉月几夜圆复缺。
雁飞那解寄音尘,月明不管人愁绝。
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边风与羌笛。
谁为君王设此谋,纵杀画工果何益。
至今犹使昭君村,月发炙面殊不惜。
汉已无策唐效之,公主沦弃豺狼域。
何不设备御狂胡,人言仲舒计已疏。
不以女色媚穹庐,圣宋之德千古无。
明妃辞汉适单于,委骨胡沙无来日。
心事欲向瑟琶传,天荒地老何人识。
胡雁经年去会还,汉月几夜圆复缺。
雁飞那解寄音尘,月明不管人愁绝。
冢上千年不改青,怨入边风与羌笛。
谁为君王设此谋,纵杀画工果何益。
至今犹使昭君村,月发炙面殊不惜。
汉已无策唐效之,公主沦弃豺狼域。
何不设备御狂胡,人言仲舒计已疏。
不以女色媚穹庐,圣宋之德千古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王昭君出塞和亲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和昭君的哀怨,表达了对和亲政策的批判和对女性命运的同情。
开头用"黄沙漫天""阴山阻隔"等意象,营造出塞外荒凉孤寂的氛围,暗示昭君一去不返的悲剧命运。"心事欲向琵琶传"道出她无人理解的苦闷,用"胡雁能往返""汉月圆复缺"反衬她永无归期的绝望。
中间部分笔锋一转,质问"谁给君王出这个主意",指出即使杀了欺骗君王的画师也无济于事。更讽刺的是,汉唐两代都沿用这种和亲政策,让公主们沦落异域。诗人认为这暴露了朝廷的无能,应该加强边防而非牺牲女性。
结尾赞美宋朝不靠和亲维系和平,但"圣宋之德"的称赞暗含反讽——诗人真正想说的是:任何时代都不该把国家安危系于女子身上。全诗通过昭君的个人悲剧,揭示了古代女性在政治博弈中的无奈,批判了统治者软弱的外交政策。
沈继祖
[明]字公绳,后以字行,更字宜孙,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二o)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作山水,溪山宛转,林木森郁,尝为蔡亏父写诘摩诗意图。写闺阁中人,亦有态。《画史会要、明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