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台

过眉方竹杖,扶醉上榕台。
万木横空绕,群峰到海回。
桑麻怀栗里,笙鹤隐蓬莱。
结社谁同调,白莲花正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拄着竹杖、带着醉意登上榕台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隐逸之趣。

前两句写登台的过程:诗人拄着高过眉毛的方竹杖,带着微醺的醉意登上榕台。这里的"扶醉"不是真的喝醉,而是形容一种陶然自得的状态。

中间四句写登高远眺的壮观景象:无数树木在空中交错生长,连绵的群山一直延伸到海边又折返。看到田园风光,让人想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听到仙鹤鸣叫,仿佛来到了蓬莱仙境。这里用"栗里"(陶渊明故居)和"蓬莱"(传说中的仙山)来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表达孤独与期待:诗人感叹志同道合的朋友太少,但看到盛开的莲花,又觉得还有希望。"白莲花"既是实景,也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暗示虽然知音难觅,但美好的事物始终存在。

全诗通过登山所见,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巧妙结合,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知音的期待。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开阔深远,让读者仿佛也跟随诗人一起登高望远,感受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