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大峨峰顶的壮丽景象和内心感受。全诗用直白有力的语言,展现了一座巍峨高山带给人的震撼。
开篇"太息"二字,直接道出作者面对高山时不由自主发出的惊叹。大峨峰高耸入云,在群山中"独擅雄",展现出唯我独尊的气势。这里用"巍巍"这个叠词,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山势的雄伟。
中间四句充满想象力:谁能骑着六牙神象(佛教中的圣物),来到这仿佛七重天的高处?这里用神话意象,把现实的山峰升华到仙境的高度。接着用对比手法:西面的雪山压住了巫山、庐山的瘴气,东面吹来西域于阗的风。一"压"一"吹",让读者感受到高山仿佛具有改变气候的神力。
最后两句回归现实体验:清晨站在绝顶看日出,视线可以一直望到东海云霞。这个开阔的结尾,让整首诗的意境骤然打开,把高山之巅的视野延伸到更远的东方,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全诗最妙处在于:既如实描写了高山实景,又通过神话想象和夸张手法,让一座普通的山具有了超凡脱俗的气质。诗人没有刻意堆砌辞藻,而是用"巍巍""压""吹"等简单有力的字眼,就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登高望远的畅快。
赵贞吉
(1508—1576)四川内江人,字孟静,号大洲。以博洽闻,最善王守仁学。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进士。授编修。迁国子司业。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订城下之盟,当宣谕诸将,监督力战。贞吉合帝旨,立擢左谕德,监察御史,奉旨宣谕诸军。为严嵩所中伤,廷杖谪官。后累迁至户部侍郎,复忤嵩夺职。隆庆初起官,历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颇思改弦易辙,而与高拱不协,遂乞休归。卒谥文肃。有《文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