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山人远游
初夏风日清,芳华尽披委。
萧萧野人居,绿树净如洗。
繁阴在庭户,晴云隔窗纸。
刘君负绝艺,幽讨亦戾止。
平生一緉屐,历历几千里。
南袖岭峤烟,东拂扶桑水。
空斋坐终日,论议颇亹亹。
言立罔迷真,浩瀚况无已。
群流会一原,众辙不殊轨。
昆仑倚西极,黄河走其底。
嵩华与恒岱,郁郁土中峙。
休气蓄灵光,自惜伯玉址。
结交燕赵豪,跃马长杨里。
堂堂百年身,兹游更奇伟。
酌酒浇壮怀,奋步从此始。
萧萧野人居,绿树净如洗。
繁阴在庭户,晴云隔窗纸。
刘君负绝艺,幽讨亦戾止。
平生一緉屐,历历几千里。
南袖岭峤烟,东拂扶桑水。
空斋坐终日,论议颇亹亹。
言立罔迷真,浩瀚况无已。
群流会一原,众辙不殊轨。
昆仑倚西极,黄河走其底。
嵩华与恒岱,郁郁土中峙。
休气蓄灵光,自惜伯玉址。
结交燕赵豪,跃马长杨里。
堂堂百年身,兹游更奇伟。
酌酒浇壮怀,奋步从此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刘山人的隐士形象,通过初夏的清新景色和他的人生经历,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自由洒脱的精神世界。
开头用初夏的清爽风光做铺垫:野外的树荫浓密,阳光透过窗纸,营造出宁静淡雅的隐居氛围。刘山人带着一身绝艺来到这里,他脚穿草鞋走遍千山万水,从南方的山岭云雾到东方的海岛浪花,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在简陋的屋子里,他和诗人整日畅谈人生哲理。他们的讨论不是空谈,而是像百川归海、万车同轨那样指向真理的核心。诗中用昆仑山、黄河、五岳这些雄浑的自然意象,比喻刘山人思想的博大精深。
最后写刘山人虽然隐居,但依然保持着豪迈气概。他像古代侠客一样结交英雄,在长杨树下策马奔驰。诗人认为这样的百年人生才是真正精彩,结尾以举杯壮行表达对友人新征程的祝福。
全诗通过"行走"与"谈论"两个核心画面,塑造了一个既超然物外又充满生命力的隐士形象。最打动人的是那种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穿着草鞋丈量山河,在陋室中探讨真理,既有文人的哲思,又有侠客的豪情。这种将精神追求与身体力行完美结合的人生状态,正是现代人向往却难以实现的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