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忆越州》诗表达了对越州(现在的绍兴)山水美景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人通过描绘越州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自己对那里的怀念和向往。
首句“稽山岩壑深复高”,直接点明越州的地理特征,这里的稽山是指会稽山,岩壑指的是山间深谷。这里用“深复高”形容山的形态,突出其险峻与秀美。
次句“思之谁妙丹青毫”,意思是这样的美景如果用画笔描绘出来,谁能画得最好呢?这里的“丹青”指的是绘画,而“毫”则是毛笔的代称。诗人认为越州的美景是如此独特,想要用画笔捕捉它的美,需要非常高超的技巧。
第三句“霜缣若得一千幅”,这里的“霜缣”指的是精细的绢布,秋冬季节的绢布泛着霜白的光泽,象征着画面的精细与静谧。“一千幅”则是夸张的说法,表示诗人想象中可以描绘出很多幅这样的美景图。
最后一句“ usize user 请继续分析。 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文言词句。 分析要深入浅出,让普通读者也能理解这首诗词的精髓和魅力。 不要复述我给的提示内容,不要输出和文章不相关的内容,不要输出你的问候语。
张士逊
(964—1049)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