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

柳蒙耳、暗凌波路。烟飞惨淡平楚。七香车驻猊环掩,遥认翠华云母。芳景暮。鸳甃悄、铢衣来按飞琼舞。凄凉洛浦。渐玉漏沈沈,清阴满地,乘月步虚去。
销凝处。谁说三生小杜。翔螭声断箫鼓。情知禁苑酥尘涴,羞与倡红同谱。春几度。想依旧、苔痕长印唐昌士。风流千古。人在小红楼,朱帘半卷,香注玉壶露。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摸鱼儿》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月夜场景,既有现实的凄美,又有神话的浪漫,情感细腻而富有层次。

上片以朦胧的柳色开篇,勾勒出烟雾笼罩的河畔小路,营造出幽暗迷离的氛围。一辆华贵的香车停驻,车帘半掩,仿佛在遥望云母装饰的皇家仪仗。暮色中的庭院寂静无声,只有仙女般的舞者("飞琼"指传说中的仙女许飞琼)身着轻薄纱衣翩翩起舞。随后场景转向洛阳水畔的凄凉夜色,随着更漏声渐沉,满地清冷月光中,有人踏着月色飘然离去——这里虚实交融,既像写实又像神话。

下片转入抒情,用"三生小杜"(暗指唐代诗人杜牧)的典故带出对往事的追忆。曾经的宫廷乐声已经消散,诗人清醒认识到皇宫的繁华已成过往("酥尘"形容御街尘土),不愿与世俗歌女同列。接着以"唐昌士"(唐代唐昌观赏玉蕊花的典故)自比,表达自己如苔痕般坚守本真的文人风骨。结尾定格在小红楼的画面:半卷朱帘后,有人焚香煮茶,将千古风流都凝聚在这静谧一刻。

全词巧妙运用神话典故(飞琼、洛神)和历史记忆(杜牧、唐昌观),在现实与幻想间自由穿梭。通过"香车""玉漏""苔痕""朱帘"等精致意象的堆叠,构建出一个既真实可感又超脱尘世的艺术空间。词人通过今昔对比,既流露对往昔的眷恋,又展现出孤高自守的姿态,最终在"玉壶露"的清香中达成精神的超脱。

施枢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