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堂前燕,高飞忽复低。
趁风穿柳絮,冒雨掠花泥。
帘影朝双舞,梁尘晚并栖。
绿窗离思切,肠断各东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燕子为主题,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与燕子之间的深厚情谊。

前四句描绘了燕子活泼灵动的姿态:诗人最爱看堂前飞舞的燕子,它们忽高忽低地飞翔,乘着春风穿过柳絮,冒着细雨掠过沾满花瓣的泥土。这里用"穿柳絮"、"掠花泥"两个动作特写,把燕子轻盈的身姿和春天的气息完美融合。

中间两句转入对燕子日常生活的观察:清晨阳光透过帘子,映出燕子双双起舞的影子;傍晚时分,它们在房梁上依偎而眠,连梁上的灰尘都被它们惊动。这两句通过"朝双舞"、"晚并栖"的对比,展现了燕子恩爱相伴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道出离别的伤感:当绿纱窗内的人望着成双成对的燕子时,想起自己与亲人分离的痛苦,不禁肝肠寸断。"各东西"三字点明主旨,表面上写燕子终将各奔东西,实则暗喻人世间的聚散无常。

全诗妙在借物抒情,通过对燕子生活细节的刻画,自然引出人生离别的感慨。诗人没有直接说思念之苦,而是通过观察燕子的日常来反衬自己的孤独,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让情感更加动人。诗中"穿"、"掠"、"舞"、"栖"等动词的精准运用,使画面充满动态美感,读来仿佛能看见燕子在眼前飞舞。

袁袠

袁袠(zhì)(1502—1547)字永之,号胥台山人,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今属江苏)人,袁鼏第四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五年,卒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年四十六岁。五岁知书,七岁赋诗有奇语,廿四岁乡试解元,明年考进士,张璁先看到他的考卷,非常赏识,力主取他为状元。但其余考官误以为这份考卷出于他的党羽之手,就共同商议,把他压低为二甲一名进士。榜发后,张璁见到袁袠,道出缘由,不料袁袠耿直,既不道谢,更不答理,张璁大怒。后来袁袠主持河南乡试,以选拔得人著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