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闻故梓州韦使君明当引绋感而成章

恻矣南邻问,冥然东岱幽。
里闬宁相杵,朝叹忽迁舟。
君心惟伯仲,吾人复款游。
对连时亦早,交喜岁才周。
序发扶阳赠,文因司寇酬。
讵期危露尽,相续逝川流。
卧疾无三吊,居闲有百忧。
振风吟(一作吹)鼓夕,明月照帷秋。
藓驳题诗馆,杨疏奏伎楼。
共将歌笑叹,转为弟兄留。
感物存如梦,观生去若浮。
余非忘情者,雪涕报林丘。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在夜晚听闻朋友韦使君去世的消息后,内心涌起的悲痛与人生感慨。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写噩耗传来(前六句) 诗人用"恻矣"(真让人伤心啊)开头,直接表达悲痛。通过"南邻问"(从邻居处听说)、"东岱幽"(泰山幽暗)等意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突然得知好友去世,就像乘坐的船突然改变航向一样令人措手不及。

2. 中间回忆友情(中间十二句) 诗人回忆起与韦使君的深厚交情:两人情同手足("君心惟伯仲"),经常一起游玩吟诗。用"振风吟鼓夕,明月照帷秋"这样优美的画面,描绘他们曾经在风中吟诗、月下畅谈的情景。现在看到曾经一起题诗的楼馆已经苔藓斑驳,更添物是人非之感。

3. 结尾抒发感悟(最后四句) 诗人感慨人生如梦似幻,生命就像浮萍般飘忽不定。虽然明白人生无常的道理,但作为重情义的人("余非忘情者"),依然忍不住泪洒衣襟,用泪水祭奠逝去的友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迁舟"比喻人生变故,形象生动 -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的欢聚vs今日的苔藓斑驳),强化哀伤 - 最后承认自己无法超脱情感,反而显得真挚动人 - 将个人悲痛升华为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引发普遍共鸣

诗人没有使用夸张的哭嚎,而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克制的抒情,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持久的哀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