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石太宰代祀泰山阙里

上卿膺显命,元祀向东方。
乔岳瞻青岱,生民有素王。
迈邦齐望秩,过鲁式趋跄。
埽地如躬陟,抠衣俨帝将。
诸峰求禅土,数仞入宫墙。
仰止岩岩外,周旋翼翼旁。
俯窥宜小壤,密造岂升堂。
峻极神应降,惟馨道益光。
往哉公不忝,简在事非常。
愧乏崧高咏,风雩代咏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官奉命前往泰山和孔子故里祭祀的庄严场景,展现了古代礼制的神圣感。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开篇六句交代背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上卿)受皇命前往东方,主持盛大的祭祀仪式。诗人用"乔岳"(泰山)和"生民有素王"(百姓尊崇的孔子)点明祭祀对象,通过"迈邦""过鲁"展现行程的隆重。

中间十二句生动描写祭祀过程:大臣恭敬地清扫地面、整理衣冠,如同皇帝亲临。在巍峨的泰山寻找祭坛,进入孔庙高大的宫墙。"仰止""周旋"等动作描写,配合"岩岩""翼翼"的叠词,让读者仿佛看到祭祀者谨慎庄重的姿态。诗人特意用"俯窥""密造"等细节,强调祭祀的虔诚。

结尾六句升华主题:诗人相信如此隆重的祭祀必能感动神明,使儒家之道更加光辉。最后谦虚地表示自己写不出《崧高》那样的颂诗,只能借这首"风雩"般的诗篇表达敬意。全诗通过细腻的仪式描写,传递出对传统文化和圣贤的崇高敬意。

诗中"抠衣""仰止"等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岩岩""翼翼"等叠词增强了画面感,使千年之前的祭祀场景跃然纸上。诗人将自然山川(泰山)与人文圣地(孔庙)相结合,展现了古代中国"天人合一"的崇高境界。

陈沂

(1469—1538)明南京人,先世本浙江鄞县人,以被征入太医院居南京,字宗鲁,后改鲁南,号石亭。陈钢子。正德十二年进士。授编修,进侍讲。以不附张璁出为江西参议,历山东参政,又为张璁所中,改行太仆卿致仕。少好东坡,中岁乃宗盛唐,为文出入《史》、《汉》,工画及隶篆,亦能作曲。与顾璘、王韦称金陵三绝,又益以朱应登称四家,并有“弘治十才子”之誉。著作甚富,有《金陵古今图考》、《畜德录》、《金陵世纪》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