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以猿的视角,描绘了山野生活的孤寂与自在,透露出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
首联"曾宿三巴路,今来不愿听"说猿曾经在三巴(今四川东部)一带生活,如今却不愿再听人间的喧嚣。这里用猿的口吻,暗示诗人自己厌倦尘世。
颔联"云根啼片白,峰顶掷尖青"是绝妙的写景:猿在云雾缭绕的山间啼叫,声音穿透云层;它攀上峰顶,身影映衬着青翠的山尖。这两句把猿的动态与静态的山色完美结合。
颈联"护果憎禽啄,栖霜觑叶零"写猿的生活细节:它守护果实,讨厌其他鸟儿来啄食;在寒霜中栖息,静静看着树叶飘落。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猿的警觉和孤独。
尾联"唯应卧岚客,怜尔傍岩扃"点明主题:只有隐居山林的"卧岚客"(指隐士)才能理解猿选择岩穴为家的心境。这里诗人以猿自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认同。
全诗妙在借猿写人,通过猿的山居生活,反映了诗人追求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心境。诗中"云根"、"峰顶"等意象清新脱俗,"护果"、"栖霜"等细节又充满生活气息,让读者既能感受到山野之美,又能体会隐者之志。
曹松
曹松(828——903),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桐城,一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