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八日病起有怀宋既庭计甫草因忆亡友侯研德宋畴三丁绣夫

岁晚霜清木叶愁,病馀蓬径愧淹留。
紫台一别悲苏李,青草频年哭应刘。
归梦关河长伏枕,客心天地各惊秋。
明朝谁是登高侣,零落黄垆岂再游。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重阳节前夕病中思念朋友的心情,充满了孤独感和对逝去友人的怀念。

前两句写深秋景象:树叶凋零的秋天,霜气清冷,病中的作者像蓬草一样滞留在小路上,感到惭愧无奈。这里用"蓬径"比喻自己像无根的蓬草漂泊无依。

中间四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用苏武李陵的典故,写和朋友分别的痛苦;用"哭应刘"的典故,写对已故朋友的悲伤。躺在病床上,梦里都是和朋友们走过的山河;作客他乡,大家都为秋天的到来而心惊,暗示岁月流逝、人生无常。

最后两句点明重阳将至:明天重阳节谁陪我登高呢?那些已经逝去的朋友,就像埋在黄土下的酒坛,再也无法一起畅游了。用"黄垆"典故,既指埋酒之地,也暗指坟墓,表达物是人非的哀伤。

全诗通过病中独处、秋景萧瑟、佳节将至的层层铺垫,将对在世朋友的牵挂和对亡友的追念融为一体,语言朴实却情感深沉,展现了真挚的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多处用典但不着痕迹,即使不了解典故也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

吴兆骞

(1631—1684)清江南吴江人,字汉槎。吴兆宽弟。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又三年而卒。有《秋笳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