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楼望月二首 其一

圆月当新霁,高楼见最明。
素波流粉壁,丹桂拂飞甍。
下瞰千门静,旁观万象生。
梧桐窗下影,乌鹊槛前声。
啸逸刘琨兴,吟资庾亮情。
游人莫登眺,迢递故乡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登楼望月的宁静画面,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淡淡的思乡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场景:雨后初晴,圆月高悬,站在高楼上看得格外清晰。这里用"最明"强调月光皎洁,为全诗定下清朗的基调。

接着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月光下的景象:月光像流水般倾泻在粉墙上,月宫中的桂树仿佛轻拂着飞檐。低头看城中千家万户都已安睡,抬头望天地万物却仿佛在月光中苏醒。这里"素波"与"丹桂"的色彩对比,"千门静"与"万象生"的动静结合,营造出梦幻般的月夜氛围。

随后两句转到身边细节:梧桐树影投在窗上,乌鹊在栏杆前啼叫。这些细微的声响和影子,反衬出夜晚的静谧,也暗示诗人独自赏月的孤寂。

结尾四句借用两位历史名人(刘琨的豪迈长啸和庾亮的月下吟咏)来表达自己的雅兴,但最后笔锋一转,劝告游子不要登高望月,因为这样会勾起对遥远故乡的思念。这个转折很巧妙,表面写景,实则抒情,把月夜美景与思乡愁绪自然融合。

全诗就像一个月光下的慢镜头:从远方的圆月、城市,拉到近处的树影、鸟鸣,最后落在诗人复杂的心绪上。语言清新自然,意境空明澄澈,在赞美月色之余,也流露出"月是故乡明"的惆怅,让人感受到美景中的一丝温柔感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