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王浚墓二首 其二

樵采徒为禁,英威岂得从。定知□路蚁,不畏水中龙。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王浚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樵采徒为禁,英威岂得从"意思是:禁止百姓在王浚墓前砍柴打猎只是表面功夫,他生前的英雄气概和威严又怎能通过这些禁令来延续呢?这里暗示了真正的英雄气概不在于死后被人供奉,而在于生前的作为。

后两句"定知□路蚁,不畏水中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蚂蚁虽然渺小,却敢在龙的地盘上行走;而龙虽然强大,却对蚂蚁无可奈何。这个对比可能暗指王浚生前虽然位高权重(如水中龙),但死后连蚂蚁都不惧怕他,暗示权势终将消逝的自然规律。

整首诗用简单的事物对比,表达了深刻的哲理:真正的英雄气概存在于生前的作为,而非死后的虚名;再强大的权势也终将随时间消逝。这种对历史人物的反思,既带着敬意,又包含着对权力本质的清醒认识。

李休烈

生卒年不详。赵州高邑(今河北高邑)人。玄宗开元初,任洛阳尉,诏毁武则天所立天枢,休烈以诗讽之。生平见《大唐新语》卷八、《唐诗纪事》卷一三。《全唐诗》存诗1首,《全唐诗外编》补诗2首。另有一李休烈,乃高宗时人,为天官侍郎李鹏(至远)之父,官终郪县令。生平见《新唐书·李至远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