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怨慢·瑞安林君左髓同及介石老师之门,卓荦英才,志清胡秽,居杭之岁,过从为乐。嗣余栖迟海上,君亦来游,不幸遘疾逆旅,怛然物化。寒潮归柩,永伤旗鹤。兹从小阮获睹遗容,长歌当哭,识于楮尾

蓦回首、十年尊酒,画里相看,鬓丝依旧。
月照寒枫,夜台寥落乱风吼。
最伤心处,黄叶暮蝉时候。
候馆招魂,更忽听、寒潮凄咽归柩。
算嶙峋傲骨,支得沈郎消瘦。
临流濯足,问此意、几人知否。
看旧日、燕燕归来,又王谢、堂上栖宿。
倘化鹤重临,应笑山河如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悼念亡友林左髓的深情之作,用充满画面感的语言表达了生死相隔的悲痛和对友人才华人品的追忆。

上片通过今昔对比展开回忆: 1. "蓦回首"三句用老照片般的场景——十年前把酒言欢的画面,与如今画中遗容形成强烈反差,凸显物是人非的感伤。 2. "月照寒枫"等句用夜台、黄叶、暮蝉等意象,营造出阴森凄凉的死亡氛围。特别是"寒潮凄咽归柩"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听见运送灵柩时潮水的呜咽声。

下片转向对友人的评价与感慨: 1. "嶙峋傲骨"称赞友人清高刚直的品格,用"沈郎消瘦"的典故暗示其因忧国忧民而憔悴。 2. "临流濯足"暗喻友人洁身自好的情操,反问"几人知否"表达对世人不懂真名士的愤懑。 3. 结尾用"化鹤归来"的典故,在悲情中突然转折:倘若亡魂回来看见锦绣山河,应当欣慰含笑。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反而更显悼念之情的深沉。

全词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将生前欢聚、临终凄凉、死后想象三个时空自然串联 - 善用对比:画中遗容与生前风采、阴森夜台与锦绣山河形成强烈反差 - 意象精准:寒枫、暮蝉、归柩等意象共同构建出萧瑟悲凉的意境 - 情感跌宕:从痛惜到赞美,从愤懑到释然,展现复杂的心路历程

这首词告诉我们:真正的友谊能超越生死,高尚的人格会永远被铭记。作者用文字为友人树立的精神丰碑,至今读来仍令人动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