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萧尺木 其一

七十远为客,风流殊未衰。自将萧氏韵,高唱杜陵诗。

世已轻词伯,人犹重画师。黄金买毫素,仿佛太平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送别好友萧尺木时的感慨,用平实的语言赞美了这位老友的风骨和才华。

前两句说萧尺木虽然已经七十高龄还要远行,但依然保持着潇洒的气度。这里"风流"不是指男女之情,而是形容一个人洒脱不凡的气质。

中间四句是重点。诗人说萧尺木既能写出像南朝萧氏家族那样优美的诗句,又能创作出杜甫那样深刻的诗歌。虽然现在社会不重视诗人(词伯),但大家还是很看重他画家的身份。这里用对比手法,既夸赞了朋友的诗画双绝,也暗含对世道轻视文人的无奈。

最后两句很有画面感:人们用黄金来买他的画作(毫素指绘画用的绢帛),这些画里仿佛能看到太平盛世的景象。这既说明萧尺木的画很珍贵,也透露出诗人对太平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动人的是写出了两个老人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以及对艺术价值的坚守。虽然年纪大了、世道变了,但对美的追求和创作的热情从未减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能给我们启发。

汪楫

(1626—1689)江南休宁人,居扬州,字舟次,号悔斋。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检讨。曾充册封琉球正使。旋为河南府知府,官至福建布政使。早负诗名,与汪懋麟并称“二汪”。有《悔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