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祥云出现的吉祥景象,借自然之美歌颂君王的圣明统治。全诗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来理解:
开篇四句用"飞龙"比喻君王长久治理天下,祥云的出现象征着太平盛世。"五色云"这个意象在古代代表吉祥,诗人借此赞美君王治国有方。
中间六句生动描写了云彩变幻的动态美:云朵随风舒展,在阳光下呈现出绚丽色彩。诗人用"影彻天初霁"(云影使雨后天更清澈)、"光鲜日未曛"(云彩使夕阳更灿烂)这样明亮的画面,把祥云写得既灵动又神圣。
最后四句升华主题:祥云从近处延伸到远方,象征着君王的教化广布天下。结尾用陶渊明(陶令)的典故,表面说不要空谈隐居,实则暗含对当下清明政治的肯定——既然现实美好,何必向往隐居生活?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将自然现象与政治寓意自然融合,用祥云比喻盛世;动态描写生动传神,画面感强;结尾含蓄深刻,用典故表达对现实的赞美。这种借景抒怀的手法,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递了政治理想,是典型的盛世颂诗写法。
李绅
李绅(772—846)汉族,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字公垂。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全唐诗》存其诗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