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横空·松液香凝

松液香凝。澹幽姿一洗,若下宜城。甘腴小苦中山赋,千古齿颊春生。灯花喜,缸面清。爱竹港、冰泉落枕声。恰值刘纲夫妇、此日丹成。云峰翠殿画屏。更晴楼水阁,树拥烟横。留连光景中年,要歌管淘写襟灵。人间世,身外名。笑朝马晨钟梦易惊。且留看神仙,白昼地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充满仙气与闲适的秋日场景,核心是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上片(前半部分)从松树香气写起,用"松液香凝"营造出山林幽静的氛围。"澹幽姿"形容松树淡雅的气质,就像洗去了尘世浮华。接着提到"中山赋"的典故(一种古代美酒),带出美酒微苦却回甘的滋味,暗示人生苦乐参半的感悟。"灯花喜""缸面清"这些生活细节,传递出朴素生活中的小确幸。最后引入"刘纲夫妇"的神话典故(传说中修道成仙的夫妻),暗喻自己也想摆脱世俗、追求超脱。

下片(后半部分)转向更开阔的山水画卷。"云峰翠殿"等意象构建出理想的隐居环境。提到"中年"时对音乐歌舞的喜爱,其实是说要用艺术来陶冶心灵。结尾处"笑朝马晨钟梦易惊"直接讽刺官场生活的束缚,用"神仙白昼地行"的想象,表达对自由行走天地的渴望。

全词妙在将日常景物(松树、灯花)、饮食(酒)、神话传说与人生思考自然融合。表面写秋景,实则通过"苦后回甘"的酒、"洗去浮华"的松树等意象,委婉表达"看透名利、向往自在"的人生态度。语言清新不晦涩,就像在和我们聊天时随手拈来的比喻,让飘渺的仙家意境也变得亲切可感。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