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中元甲子(一作韦庄诗)

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閒。
只有羸兵填渭水,终无奇事(一作士)出商山。
田园已没红尘内,弟侄相逢白刃间。
惆怅翠华犹未返,泪痕空滴剑文斑。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惨景象,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开头两句用"三秦流血成河"和"塞上战马闲置"的强烈对比,展现战争带来的巨大伤亡与荒凉。血流成河说明死伤惨重,而本该驰骋沙场的战马却闲着,暗示战争陷入僵局或暂时停歇。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战争创伤:普通士兵的尸体填满渭水,隐居的贤士不再出现,田园被战火摧毁,亲人竟在刀光剑影中重逢。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战争如何摧毁正常生活——百姓丧命、人才埋没、家园尽毁、亲情破碎。

最后两句转向抒情,诗人望着斑驳的剑身落泪,既是为皇帝(翠华指皇帝车驾)迟迟不归而忧心,也暗含对自己空有武器却无力改变现状的悲愤。剑上的斑痕既是血锈,也是泪痕,成为这个悲剧时代的见证。

全诗没有直接说教,但通过一个个震撼的画面,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平安的珍贵。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紧密联系,使这首战争题材的诗具有穿越时空的感染力。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