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笛歌留别郑协律

旧游怜我长沙谪,载酒沙头送迁客。天涯望月自沾衣,
江上何人复吹笛。横笛能令孤客愁,渌波淡淡如不流。
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静听关山闻一叫,
三湘月色悲猿啸。又吹杨柳激繁音,千里春色伤人心。
随风飘向何处落,唯见曲尽平湖深。明发与君离别后,
马上一声堪白首。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被贬到长沙时,朋友为他送别的场景。全诗以笛声为线索,通过声音串联起离愁别绪,非常打动人心。

开篇先交代背景:老朋友同情我被贬长沙,特意带着酒来江边送我。这里"迁客"指被贬的官员,点明了诗人的处境。

中间部分用笛声渲染情绪: - 先写独自望月落泪,突然听到江上有人吹笛。笛声让孤独的旅人更添忧愁,连江水都仿佛静止了。 - 笛声时而高亢时而悲苦,与秋日的江天、枫叶构成凄凉的画面。 - 听着听着,仿佛听到关山猿啼,看到三湘月色,这些都是令人伤怀的意象。 - 笛声又转为杨柳般柔和的调子,却让人想起千里外的春色,反而更伤心了。

最后写笛声渐渐飘散,只留下深深的湖水。天亮后就要分别,这马背上听到的最后一曲,足以让人愁白头发。用"一声堪白首"夸张地表现离别的伤痛。

全诗妙在: 1. 用声音当线索,从现实笛声写到想象的声音(猿啸),再回到现实 2. 把声音和景物融合,笛声让江水静止、让秋色更凄凉 3. 最后用"马上一声"把离别之痛推到极致,余韵悠长

诗人通过笛声,把被贬的苦闷、朋友的深情、离别的痛苦都表达出来了,画面感很强,情感层层递进,特别能引起共鸣。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