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渌水亭,和闰枝
乌衣梦醒。
送春似过翼,园林幽夐。
地近绛霄,才称黄门声华盛。
无端环玦寒宵迥。
正孤坐、推敲难定。
怪他心迹,春光最好,怎教凄哽。
消凝。
簪花帽侧,待谁为绾住,云晨烟暝。
塞雁乍还,仙骥将迎缑山顶。
至今泉水清于镜。
倘留得、青衫瘦影。
翠微定是无情,对人意冷。
送春似过翼,园林幽夐。
地近绛霄,才称黄门声华盛。
无端环玦寒宵迥。
正孤坐、推敲难定。
怪他心迹,春光最好,怎教凄哽。
消凝。
簪花帽侧,待谁为绾住,云晨烟暝。
塞雁乍还,仙骥将迎缑山顶。
至今泉水清于镜。
倘留得、青衫瘦影。
翠微定是无情,对人意冷。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春天即将结束时,独自坐在园林中的复杂心情。
上片(前八句): 开篇用"乌衣梦醒"(乌衣巷是贵族居所,暗指繁华如梦)点出繁华逝去的惆怅感。送别春天就像看着飞鸟掠过,想留也留不住。园林虽美却显得空旷寂寥。作者提到自己虽有才华名声(黄门指高官),却在这寒夜里感到无比孤独,连写诗都难以定稿。最让人难受的是:明明春光最美,为什么心里却这么悲伤?
下片(后八句): 继续描写这种消沉状态:帽子歪戴(簪花帽侧),头发散乱也没人帮忙整理,暗示孤独。看到塞外归来的大雁,联想到仙人乘鹤的传说(缑山是修仙之地),透露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清澈如镜的泉水边,或许还留着作者消瘦的身影。最后以翠绿山峦的"无情"作结,说它们冷漠地面对着多愁善感的人,其实是反衬人内心的敏感脆弱。
全词妙处: 1. 用"过翼"(飞鸟)比喻春光易逝,画面感极强 2. "泉水清于镜"与"青衫瘦影"形成清澈与憔悴的对比 3. 结尾把山拟人化,说山无情,其实是说人太多情 4. 通篇在美丽春景中写愁绪,乐景写哀更显哀伤
核心情感: 表达了知识分子在美好事物消逝时的无力感,以及才华与境遇不相符的苦闷。看似写伤春,实则写人生际遇中的孤独与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