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高僧頔上人带着五首关于"莹萝月"的诗来给作者看,作者即兴和诗回赠,用来提神醒脑(抵御睡魔)。
前两句用两个典故形成对比: 1. "竺乾心法拈花笑"讲的是佛教禅宗起源故事(佛祖拈花一笑传法),代表超脱的佛家智慧。 2. "洙泗家风鼓瑟希"说的是孔子在洙水泗水边教学的故事(《论语》记载孔子学生曾点"鼓瑟希"),代表儒家传统。
后两句用问答形式说禅理: - 当别人问"第一义"(最高真理)时,回答"第二"反而更接近真理(因为真理不可言说) - 如果继续追问根源,就会落入"三机"(三种执着的思维陷阱)
全诗巧妙融合儒佛思想,用轻松幽默的方式(说写诗是为了防瞌睡)探讨深刻哲理:真正的智慧往往在看似不对等的回答中,过度追问反而可能离真理更远。就像好的诗歌,其深意常在字面之外。
郑清之
郑清之(1176—1251)南宋大臣。初名燮,字德源、文叔,别号安晚,庆元道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嘉泰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卫国公(齐国公)等。淳祐末年,元兵大举侵宋,郑清之进十龟元吉箴劝帝励精图治,未能实施,而后退仕隐居,諡忠定,著有《安晚集》六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