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邻里间和谐互助的生活图景,充满朴素的人情味和自然气息。
前四句介绍了两位老人的身份和关系:一位是隐居楚山的清高之士,一位是梁国留下的老农。他们比邻而居,一起种田劳作,志趣相投。"糗糒常共饭"说他们常一起吃粗粮淡饭,"儿孙每更抱"写两家的孩子互相照看,像亲人一样不分彼此。
中间四句展现了他们的生活态度:虽然耕作辛苦,但风雨无阻地坚持劳作;虽然生活清贫,却因能自食其力而感到心安。最后四句用自然景物烘托气氛:秋虫在空旷的沼泽鸣叫,杜鹃鸟为枯黄的秋草哀伤,傍晚寒风袭来,暗示岁月流逝、人生易老,但老人们依然从容面对。
全诗通过日常细节展现了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歌颂了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知足常乐的生活智慧。蟪蛄、鶗鴂等自然意象的运用,既点明季节变换,又暗含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使简单的田园生活描写有了更深的人生况味。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唐代官员,润州延陵人,祖籍兖州。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开元十四年(726年)举进士,授冯翊县尉,转汜水、安宣、下邽等地县尉。因仕途失意,遂隐居终南山。后复出任太祝,世称储太祝,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被俘,迫受伪职。乱平,自归朝廷请罪,被系下狱,有《狱中贻姚张薛李郑柳诸公》诗,后贬谪岭南。江南储氏多为光羲公后裔,尊称为“江南储氏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