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梅竹轩寄太史杨公

湖上开轩接浪波,映阶梅竹更婆娑。
润留翠黛春云合,寒入冰绡夜月多。
嘉实可供调鼎餗,长竿终自伴渔蓑。
清风三径人如玉,越水吴山奈尔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湖边小院的清雅景致,通过梅竹、云月等意象传递出高洁淡泊的情怀。

前四句写景:湖边的轩窗正对着波浪,台阶旁的梅树和翠竹随风摇曳。春雨滋润下,竹叶像女子描画的黛眉般青翠,夜寒中梅花如透明薄绢映着月光。这里用"翠黛""冰绡"的比喻,把植物写出了人的灵性,既显生机又带仙气。

后四句抒情:梅子可作调味佳品,竹竿能制渔翁蓑衣,暗喻主人虽隐居却怀才可用。清风中沿着小径漫步的主人如玉般高洁,纵使面对吴越山水的美景也不为所动。最后用"奈尔何"的反问,突出主人超然物外的洒脱。

全诗妙在将景物人格化——梅竹不仅是植物,更是主人精神品格的化身。通过"可调鼎""伴渔蓑"的日常细节,把隐居生活写得既风雅又接地气,展现了古代文人"穷则独善其身"的理想生活状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