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农历二十的月亮,充满生活趣味和科学观察。
诗的前两句用三个"非"字排比,说二十的月亮既不像弯弓、也不像圆镜、更不像梳子,但二十的月亮其实和初十的月亮形状是相似的(都是半圆形)。这里揭示了月亮盈亏的有趣现象:上半月由缺变圆,下半月由圆变缺,二十和初十的月亮虽然一个在变缺期一个在变盈期,但形状都是半圆。
后两句把月亮想象成被咬了一口的月饼。诗人调皮地问嫦娥:你到底吃了多少月亮啊?然后自问自答:整个月亮的三等份,已经被吃掉一份多了。用"蚀"字既指月食现象,又像在说嫦娥在偷吃月亮,把天文现象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 1. 用梳子、弓箭等日常物品比喻月亮,亲切易懂 2. 发现二十和初十月亮的形状相似这个有趣现象 3. 把月食想象成嫦娥偷吃,充满童话色彩 4. "三分蚀一分余"的计量方式,像在分切糕点般生动
诗人通过细致观察,把枯燥的天文知识写成了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诗,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记住了月相变化的特点。
苏福
苏福,潮阳(今广东惠来县)人。少孤,生有夙慧,八岁能属文,人呼为神童。洪武间举童子科,赴京,以年少,令有司护还。卒年十四。所著《秋风辞》、《纨扇行》,时皆称之。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有传。